【注】里证,谓热邪内结,不大便,恶热潮热,自汗蒸蒸,口燥舌干谵语,腹满硬痛也。诸烦,谓烦不眠懊也。
不知其法神捷,莫不应手取效,从无寒中痞结之变,即有一、二不解者,非未尽法之善,则必已传阳明,故不解也。良久寒热汗不出,再服之,汗出愈。
然既身内有阴寒者,止为杂病,终莫能为汗病也。 其三篇名曰热论、刺热篇、评热病篇,及逐篇明言为热,竟无寒理。
若腹大满不通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,勿大泄也。微、实、正、虚、贼,从微至甚也。
有人患气疾五年,发时只是块痛、呕逆,水浆不下,一发便死。太阳之渴用五苓散者,以水停下焦,小便不利故也。
喘气上逆,加杏仁以降逆也。凡手脚骨,皆有两胫,若一胫断,则可治。